新醫改下醫藥行業機遇與挑戰
2010-04-30
醫藥行業屬于必需品消費領域,受到醫改拉動、兩稅合并等政策影響,在全球經濟減速、國內經濟下行周期中,在其他行業經營不同程度遭遇困難的時期,醫藥行業卻保持了快速增長。 據統計,2008年前三季度醫藥行業收入同比增長20%、凈利潤同比增長42%。從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,縱觀標普500、歐洲500、東京交易所醫藥行業相對各大盤表現,醫藥行業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表現亮眼,凸顯出該行業穩健增長、防御性強的特點。 發改委于2008年10月14日發布《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(征求意見稿) 》(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)。醫改政策如在2009年實施,對醫藥制造業的影響深遠。 衛生投資加大增加行業需求 政府主導下的衛生投資加大,將增加醫藥行業新的需求,但關鍵還看政策下一步落實情況。 從國際上來看,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較低(中國 4.7%、美國15.2%、歐洲國家8.2-11.2%);政府投入占衛生總費用構成比例較低(包含社會保障的政府投入占衛生總費用構成:中國 38.8%、歐洲國家80-90%、美國 45%)。再從歷史上來看:自從1980年以來,我國衛生總費用發生了巨大的結構性變化,政府支出(不包含社會保障的政府支出)比例從1980年的36.2%降到目前的18.1%,個人支出比重從21.2%上升到49.3%。 從國際間比較來看,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比例、政府投入占衛生總費用構成比例均有較大提升空間;從歷史比較來看,我國政府支出比例目前處于低點,也有較大提升空間。 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帶來機遇 醫療保障體系覆蓋范圍擴大,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機遇,但關鍵在于企業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。 1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,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(合)率達到90%以上;2、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,到2009年全面推開,重視解決老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;3、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,逐步提高政府補助水平,適當增加農民繳費,提高保障能力。 我們可以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出覆蓋范圍擴大給醫藥行業帶來的增量: 對醫藥工業部分來講,新的增量=政府投入*藥費比例(40%-50%)÷政府報銷比例(40%) 即政府對三大保險的投入中大約40-50%花費在藥物上,但因為國家一般報銷40%左右,所以除以40%以后得到的是對行業的增量。即對行業新的增量等于政府投資的1-1.25倍。 2009年政府對三大保險新的增量是260-320億元(2008年全國醫藥工業收入預計為6740億元),即政府投入對醫藥制造業的增幅為3.8%-4.7%,加上行業自身的存量增速,預計2010年醫藥制造業收入增幅大約為20%。 仍有不確定因素 新醫改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,主要是基本藥物制度和藥物價格制度方面,對行業格局還會存在較大影響。 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,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。 此外,在藥品定價方面,改革藥品價格形成機制。合理調整政府定價范圍,改進藥品定價方法,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,促進國家基本藥物的生產和使用。 這會不會對行業造成較大沖擊?作為行業具有不確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,這一點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?! ?BR> 由于企業利潤的預測對于藥物價格是很敏感的,企業也很重視藥物價格制定標準。新方案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:對新藥和專利藥品逐步實行上市前藥物經濟性評價制度、嚴格控制藥品流通環節差價率。對醫院銷售藥品開展差別加價、收取藥事服務費等試點,引導醫院合理用藥等。 總體看來,醫改作用對醫藥行業影響還是比較大的,據測算,對行業的拉動大約為4%,估計(不考慮原料藥)醫藥行業收入同比增速約為20%是可以預期的。加上原料藥,2009年全年凈利增速為15%,不包含原料藥的全年凈利增速為30%左右。 從長遠來看,創新是醫藥企業的最大前進動力。近年來,大型制藥企業的新藥研發投入仍維持著高水平,表明提高創新能力仍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主要手段。 |